朱凤瀚先生做客“南开史学百年大讲坛”


324日,首场“南开史学百年大讲坛”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朱凤瀚先生莅临南开,作了题为《重审昭穆制》的精彩演讲,必威betway体育平台网站院长余新忠教授主持讲座,学院朱彦民、贾洪波、李少龙、陈畅、赵庆淼诸位老师及近百位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余新忠院长首先介绍了开设“南开史学百年大讲坛”缘由。他说,今年十月,南开史学即将迎来百年诞辰。在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南开史学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挑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如何迎难而上,重铸辉煌,已成为摆在每一个南开史学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学院决定联合海内外校友,隆重举行南开史学百年庆典系列活动,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南开史学踔厉奋发,追求卓越,再续百年辉煌。“南开史学百年大讲坛”是纪念庆典活动中的重要一份子,今天的讲座标志着这一活动就此拉开序幕,特别感谢南开史学杰出校友朱凤瀚先生首先开讲,后续将继续邀请海内外顶尖学者莅临讲坛。随后,余新忠院长向朱凤瀚先生致送了主讲人聘书。


讲座伊始,朱凤瀚先生首先提出,成书于东周时期的礼书中所言“昭穆制”,对汉以后历代王朝具有重要影响,而如何理解“昭穆”的含义,以及在先秦历史中是否存在昭穆制,是本次讲座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通过梳理《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朱凤瀚先生总结出东周以前的“昭”“穆”并不指向固定身份,而是表示男性亲属间相对辈分。

关于“昭穆”一词的来源,朱凤瀚先生认为来自西周昭王、穆王名号之说可从,二者词义相对亦可为证。至于礼书中所记严格程式化的昭穆制度,朱凤瀚先生在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后指出:昭穆隔代轮回,并不能明确对应特定的世系关系,而只是导出隔代相近的规则,实际上模糊了父子之序。

随后,朱凤瀚先生又重新审视了张光直先生关于商王室内宗支划分制度的研究,并辨析了《尚书》《诗经》及金文中相关材料,指出礼书中的“昭穆制”为后代构拟,并非实际存在。

为探究西周或更早时期是否存在墓葬、宗庙祭祀中的昭穆制度,朱凤瀚先生亦就考古材料作了全面的考察,他列举了安阳殷墟西北冈王陵区、天马—曲村晋侯墓地、沣西张家坡井叔家族墓地、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上村岭虢国墓地、洛阳王城遗址东周高等级墓葬区、邯郸赵王陵等为例,指出从中皆难以确认昭穆现象。而传世文献、金文中所见宗庙及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同样无法体现昭穆制度。

最后,针对宗庙祭祖立尸以孙的现象,朱凤瀚先生在回顾中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民族学、人类学资料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以孙为祖尸,可能源于古人认为孙为祖生命力延续的观念,是把孙视为祖的化身,表示对先人的尊崇,更代表宗族生命力的延续。

朱凤瀚先生演讲结束后,余新忠院长指出朱凤瀚先生治学功力深厚,运用史料多元而丰富,兼以考古学、民族学理论启发思考,驾轻就熟,娓娓道来,使听众深感震撼。


最后,在座师生就讲座相关问题,向朱凤瀚先生请益交流。朱凤瀚先生深厚的学识、宽广的视野与谦逊平和的风度,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场讲座圆满结束。